面对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变革与科技创新浪潮的双重机遇,上海正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度融入全球经贸合作网络,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全球企业提供共享机遇、共赢未来的“强磁场”。
今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释放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并承诺将尽快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鼓励领域。
上海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深度融入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如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探索以人员跨境流动为核心的便利化措施,打造对接国际自然人移动规则的新标杆。同时,深入研究CPTPP、DEPA等国际规则,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构建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生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承接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同时,上海以“五个中心”建设为核心,强化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双轮驱动。202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提升至4.5%左右,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1.8万亿元。同时,上海的外资能级也在不断提升。在第四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上,新一批共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获得认证,其中,大多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新能源等重点发展领域。此外,为构建良好的外资营商环境,上海推出了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推出58项改革,破解企业痛点,对外资企业开展“可视化”、生动活泼的政策解读;持续推进一体化招商网络构建,联动3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和百余家SIPP会员,持续举办“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活动。
在区级层面,各区也不断协同推动政策转化为发展动能。浦东新区发布“关于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支持措施”,进一步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黄浦区深化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伙人机制,通过设立外资工作推进小组,一盘棋推进外资工作;闵行区聚焦新设、增资、内转外等合同外资超1000万美元的重点项目,构建“区级统筹+街镇联动”协同推进机制,通过关键决策人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见效;《长宁区支持企业增能和高能级企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跨总企业和重点外资企业发展。
以国家战略为锚点、城市功能升级为引擎、区级创新为支点,上海将开放红利与制度红利转化为全球企业的发展机遇,以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高效便利的服务体系,向世界宣告:选择上海,即是选择与机遇并肩、与未来共赢。(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投资上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