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大展创作故事分享会在京举办防辐射服怎么测试
2025-07-28 10:32  浏览:33

2025年7月4日,“匠心印迹—印见荣光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大展创作故事分享会”在京举办,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参加。

活动首次集中呈现了展览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让观众透过一方方印章,感受背后凝聚的工匠精神与时代情怀。

分享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副总编辑张筱曼主持,通过分享会主创团队首度揭秘“印见荣光”主题篆刻大展背后的匠心故事。

在对话环节,北京科艺融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刘悦生动提出了“筷子理论”,形容科技与艺术如同筷子合起来才能“夹起未来”。在科技赋能方面,刘悦介绍团队构建“篆刻云空间”小程序,通过小程序,观众可360度“云端把玩”展品,突破物理展柜限制。“科技是工具,艺术则是灵魂驾驭者。”刘悦表示展览印证了科艺深度融合的潜力,未来跨界将超越技术叠加,走向思维深度交融,共同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要完成稿件征集、选评、作品集出版,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代表黄卫讲述了稿件征集背后的故事。为了加快稿件征集速度,黄卫立即着手制定了两条措施,首先制作创作指南介绍大众篆刻新理念、新题材、新设计、新造型、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讲解大众篆刻精品印章创作,指导创意、设计、选材和制作。其次组织联系了60多家特邀单位进行命题式创作。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完所有邮件,整理出1247件作品设计稿,保证了作品初评的顺利进行。

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于进江老师的发言深刻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在印章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他强调创作要紧扣主题,通过印章这一载体传递“印记历史而知新、铭刻历史而知进”的文化理念。

于老师提出印章是“凝固时间”的载体,未来可通过科技与生活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这种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拥抱技术变革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文化“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

“当技术卸下专业枷锁,传统艺术便绽放出新的活力。”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印章设计、更不懂3D建模的零基础创作者,伊顿善育集团董事长王伟分享了自己“从零开始”的创作故事。与团队在AI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了4组印章作品的创作,通过深入“对话”,逐步解析每个主题的深刻内涵,提炼出最能体现作品精神的核心元素,经过团队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

奥运印社副社长夏冰发言题目为《当科技之光照进方寸之间——篆刻艺术的焕新之旅》,此次展览印章材质丰富,大量展品选用了玻璃微珠、树脂、亚克力、实木、水晶、光线面板、镍铬通电玻璃等,尤为突出的是,大量作品采用了玻璃微珠这一新型科技印材。此外,印章的创意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包括彩喷印章、雕塑印章、场景组合印章、机器雕刻印章、水晶内雕印章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0个劳模印章”,综合运用了版画、白描、篆刻、木刻等多种艺术效果来刻画劳模形象,呈现效果非常精彩。

“中国篆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展现地域和人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大众篆刻数字化体验中心总经理杨健从篆刻作品的文化传承与传播价值,作品在内容、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如何激发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大众参与价值、文创产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价值解读。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6月30日,全国总工会主办,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承办的“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展出。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持续至今年7月31日。(主办单位供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