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印记北京中轴线-伊顿幼儿园师生走进大众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一地绿草三鸡窝
2025-05-21 10:31  浏览:35

2025年5月16日,上海伊童慧智幼儿园及所属伊顿善育集团的师生们走进上海中华艺术宫《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巡展现场,以沙画创作再现北京中轴线标志性建筑,用童真视角诠释传统文化新内涵。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展现了孩子们非凡的创造力,更彰显了伊顿幼儿园“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

image.png

师生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对沙画制作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北京中轴线遇见灵动的沙画创作,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华艺术宫的展厅内,陈列着伊顿师生(北京校区)共创的巨幅沙画—北京中轴线沙画与上海建筑群沙画,每幅长约8米,宽1.8米。师生们以沙为墨,以指为笔,在光影交错间,让钟鼓楼、故宫、永定门等15座中轴线建筑跃然画卷。画中还融入四季元素,如春天的桃花与翩翩飞舞的雨燕,生动展现中轴线的历史韵味。

展会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与伊顿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同完成了永定门“最后一粒沙”的创作,这一温馨场景也诠释了“童心守望文化中轴,同心共护文脉传承”的美好寓意。

伊顿幼儿园师生创作的北京中轴线和上海陆家嘴主题沙画作品,也给展览内容增添了丰富的注解,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北京历史文化和上海海派风情。

image.png

与北京中轴线沙画代表性建筑作品相比,上海的沙画作品则巧妙呈现了“海上风华”。多彩的沙粒堆砌出上海标志性建筑群,银灰色的沙粒赋予摩天大楼金属质感,而贯穿画面的白玉兰花在灯光下莹然生辉,映衬出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孩子们通过铺沙、漏沙、勾线等技法,将中轴线与上海的建筑化作流动的艺术,赢得了观展嘉宾、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展会上的另一大亮点,篆刻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深深打动了伊顿幼儿园(上海校区)孩子们。在参观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览时,孩子们被建筑造型的印章所启发,萌生了创作生肖印章的灵感。他们用超轻黏土塑造生肖印,设计专属毕业印章,并以空心玻璃微珠材料制作成实物。

此外,孩子们还写了一封“给未来的信”,用古代封泥的方式封印信封,寄托对未来的期许。这些体验活动让成长的印记得以永存,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篆刻的力量—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激励他们为梦想而努力。

据悉,作为拥有20年办园历史的知名教育品牌,伊顿幼儿园始终秉持"让每个孩子与世界对话"的办学宗旨,在全国17个城市布局50余所园区,形成覆盖0-6岁全学段的学前教育体系。幼儿教育也正在以多元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孩子们诵读《木兰辞》,说唱《中华上下五千年》,聆听《三国演义》等经典故事;体验沙画、篆刻、漆扇、蜡染等传统艺术。以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展为载体,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悄然融入他们的成长。

image.png

伊顿幼儿园园长张钟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美学的种子、创新的种子和工匠精神正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激发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期待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中华艺术宫之行,既是伊顿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启蒙。当稚嫩的小手拂过细沙,当专注的眼神凝视印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艺术灵感的迸发,更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主办单位供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