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 2025环境技术大会在沪启幕回家的诱惑主题曲歌词
2025-04-27 10:31  浏览:3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指示精神,强化先进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环保产业规范健康发展,4月2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在上海开幕。

大会以“‘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围绕绿色产业链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标准化引领等关键议题开展深度交流与研讨,旨在凝聚科技创新合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征程,为业内人士搭建政府、环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媒体等多方互动交流平台。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于会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领域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500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共同为环保产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于会文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会文副部长强调,广大环保企业要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将发展目标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主动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为各地提供精准化、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牵头跨领域合作、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打破行业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于会文副部长在致辞中还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推动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保理念传播、助力环保人才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桥梁纽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希望广大企业充分利用环境技术大会暨上海环博会这一交流平台,加强各方优势资源对接合作,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夏科家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精神,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总牵引,统筹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与转化平台,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

环境技术大会以“技术”为核心导向,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发布环节,首次公开发布了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计13项获奖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做了题为《中国城市河流治理关键要素分析》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存在全年污染、晴天污染和雨天污染三大类型,未来治理需继续完善雨污分流体系,科学实施底泥治理,并充分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她特别指出,水质改善是生态恢复的前提,建议通过系统性工程措施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image.png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做了题为《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从科技领域向领域科技转变,强调科技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深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以新型举国体制创新科技体系,科教融合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需重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区域实践,如京津冀重大项目,实现经济高效的环境治理。同时,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融合大数据与智慧决策,培养现代化人才。

image.png

据介绍,环境技术大会自2017年正式命名召开以来,已历经七载。会议聚焦环保产业改革、科技攻关、创新升级等行业发展痛点,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及成果分享,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是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顶级盛会之一。

本次大会以“‘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在此十年之期的关键节点,生态环境领域各界同仁要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各界投身绿色发展的信心与动力,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主办单位供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