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乘高铁、“毛孩子”去餐厅、“毛孩子”逛商场……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人宠友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海数智康养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网中国商务频道总监梁长玉说,为“毛孩子”创造一番天地,既能给商业带来热度,也能展现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宠物经济持续驱动消费增长,宠物友好逐渐列入城市治理议题。如何平衡多元需求与现实供给,已成为一道行业发展的“必答题”。上海是国内率先探索宠物友好的城市之一,在相关业态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2025年4月18日,上海浦发三林印象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萌宠活动,延续其宠物友好的高品质商业特色服务,并获得了宠物友好商业联盟首批试点牌照,标志着上海又增加一个“它经济”的消费新地标。
据了解,“宠物友好”商业联盟遴选上海各区多家头部商业购物中心作为试点,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宠物文化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宠物业行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授牌,为促进宠物友好商业、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提供支持。
浦发三林印象汇是浦发集团旗下城市微更新商业项目之一,开业以来持续服务周边社区商业需求,并通过“主理人计划”等运营模式激发多元业态。从建筑空间设计到具体细节配套,该项目充分考虑宠物友好基础设施,配备宠物专属电梯、宠物推车、遛绳及拾便袋自助站等,并设置多功能服务空间与户外互动区域,联动多家商户打造人宠和谐、社区共创的商业环境。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宠物文化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宠物友好商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而相关规范标准仍在持续完善。各类商业主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合理范围内,应主动把握消费升级机遇,积极探索消费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情感需求提升,银发族已经成为宠物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势力。数据显示,宠物经济市场规模达5928亿元,其中老年消费约2075亿,占比突破35%。如果说年轻人对“毛孩子”是“喂养刚需”,那么银发族则是“情感消费”,宠物已经成为银发族对抗孤独、重建生活意义的“精神伙伴”。
数据显示,60后用户在宠物消费上的偏好是80后的近2倍。上海数智康养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网中国商务频道总监梁长玉认为,宠物经济正从生存需求向情感价值转变,抓住银发养宠的细分赛道,宠物友好型商业通过精准捕捉“它经济”的红利,正在重构线下零售空间的流量密码。(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宠物文化专业委员会供图)